媒体报道
关注海云捷迅的每一步成长
如今,数据中心架构和技术向着开源及融合方向发展已经成为业界的一种共识,而OpenStack则成为开放融合云计算领域的一股抢眼的力量。
一项数据统计表明,两年之后,约有超过90%的企业IT决策者会严重依赖混合云的架构;而将有75%的企业用户将选择使用OpenStack来构建自己的混合云平台。
这不,贵州高新翼云科技有限公司在近期搭建的自主云平台中就选择了OpenStack。那么,他们为什么会选择OpenStack?在这个项目中提供支持的海云捷迅和英特尔,在实施中又有哪些经验值得分享?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贵州翼云选择OpenStack背后
贵州高新翼云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4年3月,位于贵阳国家高新区中关村科技园,由贵阳国家高新区下属企业与广东省国资委下属企业共同投资组建,注册资金5000万,初期投资3亿。
据了解,贵州高新翼云投资3亿元建设的贵阳1号云计算数据中心,建筑面积8800平方米,建设有12000台云计算服务器。
该数据中心提供专业的机房服务、云计算与虚拟化开发服务、智慧城市平台及应用开发等基础业务,可以支撑一个省会城市的电子政务系统以及全市的教育系统和交管系统,同时能满足10万个中小企业的IT服务需求,是高新区乃至整个贵阳市大数据产业发展的核心基础设施,对贵阳市发展大数据产业起着核心基础作用。
贵州高新翼云科技有限公司CTO吕海潮介绍,公司搭建的整个云计算的技术架构采用了以OpenStack为核心的开源工作平台,而选择OpenStack主要基于以下几个考虑:
首先,用开源软件对贵州高新翼云来整,考虑是安全问题。他说:“用开源软件意味着代码是完全可控的,这是因为我们的服务对象对安全有着很高的要求,这也是我们跟外面很多闭源产品和平台的区别。”
其次,从技术发展趋势来看,OpenStack已经成为在云计算领域里面的下一个Linux,在技术实现上已经不存在难题。
吕海潮认为,目前来看,开源已经成为在软件开发模式里面一个活力的模式,并且现在开源也有商业化程度很高的开源的解决方案,这在全球已经得到充分的论证和使用的经验,这对后期数据中心的扩容和发展有很大的选择空间。
贵州高新翼云的数据中心立足贵州,辐射西南,希望打造国内一流的互联网数据中心,成为贵州乃至全国领先的应用服务及云计算服务提供商。
“这势必就要针对贵州本身的客户提供一些适合当地需求的服务和技术以及解决方案,这就不是一些通用云服务商所能够做得到的,因此通用或者闭源的方案对翼云长期的发展并不适用。”吕海潮说。
因此,经过多方的选择,海云捷迅成为了其OpenStack自主云平台的提供商。
大型数据中心OpenStack“实施经”
熟悉国内OpenStack情况的人士都知道,海云捷迅成立于2010年,目前构建了一套完整的OpenStack服务生态体系,为企业提供基于OpenStack的公有云、私有云、混合云、融合计算等解决方案,为IDC企业提供联合运营服务。此外,还为客户提供OpenStack的架构咨询、设计、实施、培训、运维等一条龙服务。
目前,这家公司在市场上十分活跃,客户遍布石油、电力、煤炭、教育、医疗、科研院所、军工、新媒体、IDC等多个领域。截至目前,海云捷迅运行云主机的规模超过30000台,海云捷迅的产品也以其卓越的品质、稳定的性能、超高的性价比,赢得了客户的广泛好评。
海云捷迅联合创始人兼CTO李华认为,随着x86架构过去几年表现出的稳定性、可靠性、安全性,低功耗受到越来越多企业的认可,开放架构已经成为未来发展的主流趋势。OpenStack作为开源技术经过几年的发展,主流的虚拟化OpenStack和KVM紧密结合,技术也越发趋向成熟。
具体到贵州高新翼云这个项目,李华表示经过他们的实践,大型数据中心实施OpenStack有以下经验值得分享:
第一,海云捷迅之前实施过500多台物理机,1万台虚拟机左右规模的OpenStack的生产环境;但贵州高新翼云第一期项目即有3000台物理服务器,未来差不多有好几万甚至是十万左右的虚拟机规模。随着虚拟机规模的不断提升,整个平台的复杂度会有很大的变化,在架构设计层面要做好提前的规划。
“我们针对这个项目成立了技术委员会,在做总体的架构设计,对于每一个模块都研究得比较细,主要研究大规模虚拟机的OpenStack环境,如何才能做到良好的选择。” 李华说。
第二,在大型数据中心OpenStack建设中,计算、存储、网络、安全,每一个地方的考虑点都是不一样的,需要做好每一个环节的设计和调度优化。
例如,做小规模环境时,数据库也好、消息队列也好,这些都不是问题。但当你规模达到一定的程度,甚至上千、上万的时候,就会发现数据库会有压力,分库分表和消息队列会有压力,要从集中式消息队列向分布式消息队列变化,调度就可能会有问题,这就需要把调度优化得更加完美。
李华认为,国内用户对OpenStack的认知情况,一开始是观望,后来一度产生质疑,近两年认同,逐步接受,并开始积极选择使用。他相信,明后两年大家会看到越来越多的OpenStack在大型企业级客户中的应用,因此贵州高新翼云这个项目就具有了非常好的参考意义。
OpenStack的幕后推手英特尔
对了,在这个项目中,有必要提一下英特尔。很多人就奇怪了,一家做芯片的公司怎么和OpenStack扯上关系呢?
其实,英特尔一直投身开放架构和开源事业的推广。作为OpenStack基金会的白金会员,英特尔在OpenStack与x86架构的无缝结合方面积极投入软件研发资源。
2015年下半年,英特尔在开源领域动作频频,先是借Cloud for All计划的推出,与Rackspace展开合作打造OpenStack Innovation Center,创建两个1000个节点的服务器集群,供开发者免费使用,以便他们测试与验证OpenStack代码。
随后,英特尔又宣布领投销售订阅版开源软件OpenStack的硅谷创业公司Mirantis的1亿美元融资。而在中国,海云捷迅就得到了英特尔的投资,而且双方在很多项目中,都展开了良好的合作。
例如,在上文李华提到的贵州高新翼云的云平台项目,成立的技术委员会中就有英特尔的身影。李华介绍,借助Cloud for All计划,海云捷迅就可以把针对翼云的OpenStack提前拿到英特尔提供的实验环境中,做性能的测试及优化。
关键的是,这些测试及优化不但给客户带来了支撑,某些经验还可以贡献给社区,共同促进OpenStack开源社区的发展。
作为开源社区的重要参与者,英特尔多年来一直积极的帮助中国企业拥抱开源,并从行动上助力中国开源生态圈的建设。由此来看,OpenStack有了英特尔的加持,今后必将大有作为。
原文链接:
http://www.cbinews.com/cloud/news/2016-01-04/244742.htm
产品介绍 产品介绍 AI 大模型训推一体机通过一站式集成平台,为企业提供高效益、低门槛的AI解决方 案,助力企 […]
作为国内首个将机器人及人工智能技术与产业应用深度结合的全国性赛事,中国机器人及人工智能大赛再度启航!由重庆市人 […]
FPGA与AI的结合正在重塑芯片生态,通过灵活可编程的架构和高并行计算能力,FPGA在AI推理加速、边缘计算和 […]
3月6日凌晨,阿里云发布并开源全新的推理模型通义千问QwQ-32B。官方称,这个新模型仅仅拥有320亿参数,但 […]
由中国人工智能学会主办的第二十七届中国机器人及人工智能大赛(CRAIC)将于3月6日正式开启报名通道。 扫码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