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制造创新引擎——海云捷迅SVM-智能表检系统BJ1000

日期:2024-05-15

SVM-智能表检系统BJ1000是一款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级产品,它通过集成先进的机器视觉技术和深度学习算法,为板带材料生产行业提供了一种创新的表面缺陷检测解决方案。该系统能显著提升表面质量检测准确率、提升生产效率、降低劳动成本,支撑企业在质量检测环节的数字化转型。

系统特点

  • 先进技术应用:SVM-智能表检系统BJ1000采用机器视觉和深度学习等先进技术,实现对各种材质的板带材料表面缺陷的高精度检测。
  • 实时监测:系统能够实时检测材料生产过程中的表面缺陷,确保及时发现和处理不合格品。
  • 缺陷识别和可视化展示:系统能够准确识别材料表面的缺陷,并以可视化的方式呈现缺陷及其分布情况,便于操作人员进行分析和判断。
  • 声光报警设备:系统结合声光报警设备,一旦检测到有缺陷的产品,及时发出报警,提醒操作人员进行处理。
  • 记录追溯和统计分析:系统能够记录每次检测的结果,并对缺陷进行追溯,方便后续的质量分析、统计和改进。

 

用户价值

  • 实现自动化和智能化的质量检测,提升质检准确率和工作效率。
  • 降低不良品率,增强市场竞争力。
  • 实时监测和报警减少潜在损失,缺陷记录追溯和统计分析支持质量控制和决策。

 

技术优势

  • 深度学习算法: 自主研发,提升检测准确性和效率。
  • 机器视觉技术: 高精度工业相机实现关键尺寸的精确测量。
  • 自动化检测流程: 全自动智能质检,减少人工干预,提高检测速度和一致性

 

应用场景

无人质检与智能巡检:通过自动化的视觉检测技术,替代传统的人工质检流程,实现产品表面的自动化检查,如金属、半导体、纺织品等。

质量控制:在生产过程中对材料表面进行实时监测,及时发现并分类表面缺陷,如划痕、裂纹、色块等,确保产品质量。

智能在线检测:在机械、汽车、航空航天等行业中,对关键零部件进行在线检测,确保制造精度和质量。

智能仓储:利用表面缺陷检测系统对库存材料进行定期检查,及时发现存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缺陷。

 

实践应用案例

铝材表面质量检测系统

西南铝业成立于上世纪60年代,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已经成为中国乃至全球铝加工行业的领军企业。随着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传统的质量检测方法已经无法满足公司的发展需求,迫切需要一种高效、准确的检测手段来提升产品质量。

海云捷迅结合西南铝业全球领先的铝合金材料生产制造经验,针对铝材表面质量检查所面临的问题,提出了基于利用自研SVM智能表检系统BJ1000定制化方案新设想,双方联合共同研发了一套创新的铝材表面智能质检系统。实现了铝板带精整加工过程中表面缺陷检测作业的智能化改造,将传统的人工抽检方式转变为更加高效和准确的智能质检方法。

应用效果:

铝材表面智能质检系统的应用,实现了铝板带精整加工环节的表面缺陷检测的明显提升:

  • 以智能设备全面实时监测替代原有的人工抽检模式;
  • 缺陷识别准确率提升到95%以上;
  • 缺陷漏检率降低到1%以下;
  • 最高可实现0.17mm的缺陷精度识别,厘米级的缺陷准确定位;
  • 质检作业人工减低:人力成本减少85%以上;
  • 质检作业效率提升:缺陷记录、质检报告、统计报表实时生成,效率提高90%。

 

电力塔金属构件人工智能质检系统

电力塔的角钢和塔脚是关键金属构件,其尺寸和焊接质量对铁塔的稳定性和使用寿命至关重要。传统金属构件生产存在自动化程度低、参数控制不精确、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且依赖人工抽检,效率低,一致性差。其检测过程中面临的挑战如下:

  • 多种类小批量生产特点,构件数量多,种类繁复。
  • 产品信息数据量大,质量标准复杂,难以统一。
  • 传统质检方法无法完全避免质量缺陷。

针对以上种种问题,海云捷迅利用自研SVM智能表检系统BJ1000定制化方案推出针对电力塔角钢和塔脚等金属构件制造行业的智能制造应用级产品——电力塔金属构件人工智能质检系统。该系统利用深度学习算法和高精度工业相机技术,为角钢和塔脚等关键金属构件提供了全自动的智能质检解决方案。

应用效果:

  • 智能检测替代传统人工检测,人力成本节约80%以上;
  • 逐一质检替代抽检模式,不良品率降低99%;
  • 实现过程质检信息数字化,为智能制造和数字化管理提供关键数据支持。

 

海云捷迅SVM-智能表检系统BJ1000是智能制造的创新引擎,为板带材料生产行业提供了一种高效、智能的表面缺陷检测解决方案,推动从事制造业的传统企业在质量检测环节的数字化转型,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产品质量管理能力。

 

最新信息